近半年股價漲幅 1.6 倍,國內航空鍛鑄龍頭中航重機(600765.SH)2021 年迎來高光時刻,市值達到歷年新高,一度超過 500 億。?
龍頭是否實至名歸首先看業績,2021 年前三季度中航重機實現營收 65.22 億元,同比上升24.36% ;實現歸母凈利潤 6.09 億元,同比上升126.72%,凈利潤翻倍。?
業績大增的背后是中航重機“去冗存精”戰略的勝利果實,公司成功“瘦身”,甩掉包袱,發揮自身在鍛鑄與環控液壓雙主業的潛力。?
2021 年 11 月 30 日,中航重機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中航力源液壓對其全資子公司蘇州力源采用股權轉讓與增資的方式進行混改順利完成,本次增資及轉讓后中航力源共持有蘇州公司注冊資本的34.18%,股轉完成后蘇州公司不再納入中航重機合并報表。?
這次混改成功的意義更勝以往,不止是企業處僵治困的“金蟬脫殼計”更是吸引社會資本、以市場化運營煥發僵化企業新生的成功案例,從二級市場股價的反應就可見一斑。?
目前處于戰略空軍現代化建設期,新型號、國產民用客機也處于放量期,中航重機旗下的陜西宏遠、貴州安大和江西景航從計劃經濟時期走來,50歲知天命,多年的厚積薄發在新的歷史機遇如何煥發新生,值得廣大企業借鑒。?
為此,《英才》記者專訪國內鍛鑄龍頭中航重機董事長姬蘇春。?
聚焦主業?
回顧中航重機的成長史,離不開買買買和賣賣賣。?
2007 年開始,公司在力源液壓的基礎上,不斷做加法。公司先后收購貴州安大(鍛件)、貴州永紅(熱交換器)、中航世新(燃氣輪機)、陜西宏遠(鍛件)、航空工業新能源、中航天地激光等公司,涉及的業務范疇越來越廣,從基礎的鍛鑄、液壓環控,到燃氣輪機、新能源和 3D 激光打印等業務。連續的加法讓公司的資產總額一度近 140 億元,擴充 30 余倍。然而低效資產令企業背負沉重負擔,例如中航特材債權訴訟壞賬計提準備 6.12 億元、新能源公司對外擔保確認預計負債 1.7 億元等,企業的發展也因此遲滯。?
“聚焦主業并不是空話”, 姬蘇春說,“我們近些年轉讓、退出、關閉了十多家不增值、不盈利或與主業無關的產業公司,讓企業輕松上陣?!惫鞠群髣冸x燃氣輪機、新能源及部分民品液壓鑄造業務,低效資產出清,提質增效,確定以鍛鑄造及液壓環控為主的發展格局,重點聚焦軍工主業。?
力源液壓此次的混改,管理層壓力頗大,畢竟涉及企業出表。提及此次混改的原因,姬蘇春說,“企業多年虧損是第一大原因,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影響很大 ;第二則是公司主要從事液壓民品,面臨激烈社會競爭環境,需要大量的投入,而我們的投入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明顯不足 ;第三則是這次混改的合作方有生產運營管理的優勢,能夠把他們的優勢嫁接到我們的弱勢上來。此次力源蘇州混改方案中,新老股東共增資 2 億元注入企業,通過增資讓企業有資金能夠把補足自身技術短板、產能提升,真正做到吸收社會資金,同時也為企業后續發展提供動力?!?
“混改對于我們的價值不止如此,這次的混改我們引入了民營合作伙伴的新機制、新運營管理模式,反過來也能刺激和帶動我們軍品的傳統觀 念的改變,我們能學到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帶動我們其他業務的發展,就像魚池里加入的那條鯰魚一樣”。?
在剝離冗余資產的同時,中航重機的主業更加聚焦,且定位清晰。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大做加法到“減肥瘦身”,中航重機走過彎路,但已回歸正途。?
百億大藍圖?
2021 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中航重機制定 “十四五”戰略部署,挑戰百億目標。?
為實現這百億藍圖,中航重機有三大舉措。?
第一是產能倍增、提質增效,主要做法是增大投入完善配套設施、增加智能化、自動化改造,提升產出效率。公司 2021 年通過定增募集資金 19.1 億元,主要用于陜西宏遠航空的產業轉型升級項目,引進大型模鍛件設備和貴州安大特種材料等溫鍛造生產線建設項目?!板戣T業務屬于重資產投入,我們近些年做定增就是為了加快裝備能力建設,基本上這些投入在兩年后全部建成,建成后我們的裝備制造能力能夠和國際先進企業媲美,‘十四五’期間我們的規模和效益都會持續快速增長,”姬蘇春提到。?
第二是技術創新,2021 年 11 月 28 日,中航重機技術研究院揭牌,研究院主要承擔高端、先進、共性技術研究,提升重機整體技術水平;另外,將重機內部技術資源共享共用 ;靠近用戶打造技術分院,實現和用戶的同步設計、及時制造 ;集聚技術資源承擔公司相關領域國家重大課題,實現重大工程技術突破。從而以技術研究院為核心,構建完整的研發制造及技術服務新生態產業鏈。姬蘇春說,“高端技術要實現產業化,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第三是提升智能化水平,中航重機的安大智能環形鍛件生產線打通加熱、制胚、軋制、在線監測等環節,按照工業特點和產品質量控制要求進行整體化設計、制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極大提升企業的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能力。姬蘇春提到,“在推動企業數智化轉型的過程中,也遇到實際問題,中航重機下屬企業都是建廠 50 多年的老牌軍工企業, 承擔批量任務的生產單元自動化程度較低,還不完全具備數字化驗證、制造、檢驗的能力,各企業的業務管理模式和流程存在差異。過程困難,但是實施以后的效果很好,2021 年幾個季度,我們的效益保持快速增長?!?
中航重機在新時代的變化演繹著我國基礎制造業的成長與蛻變,在“一心、兩融、三力、五化”的要求下,中航重機正在不斷縱向延伸,致力于從傳統制造型企業向科技創新型產業集團轉型。